面对欺压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,我们是该强硬反击还是隐忍退让呢?
今天,溪老师分享给五8班的孩子解读《水浒传》第七回的经过。
在课堂导入环节,溪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示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和“林冲误入白虎堂”的插画,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。
接着,溪老师提出最核心的问题:生活中遇到被同学故意刁难、被他人无理挑衅等类似的欺压情况,你们是像鲁智深那样强硬反击,还是像林冲那样选择隐忍?这样做分别会有怎样的结果?
课堂上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,讨论的声音不断。就是在这样的讨论声中,我们的课堂开始了。
①鲁智深的应对:以实力立威,留缓冲余地
话说,鲁智深来到大相国寺廨宇那片菜园,把自己的衣物和之前的两个老和尚交割完一切事情后,便到菜园地上看看。正好看见二三十个破落户泼皮,拿着一些水果和酒来孝敬他,说是因为他新来,作为街坊邻居来庆祝。
展开剩余95%这帮泼皮破落户多次来到大相国寺的菜园里偷盗,还放牛羊马匹进来。之前,那个老和尚在那里主持,根本管不了他们。他们被发现后不仅不收敛,还进行嘲讽,甚至想打人,属于典型的得寸进尺的欺压类型。
碰到这样的人,鲁智深是怎么做的?
√第一步是恃强震慑。
鲁智深把这几个人踢到那个粪窖里,还不足以震慑他们。
这些人带着酒肉来请鲁智深的时候,提到墙角边有一棵柳树上新增了一个老鸦巢,每天都吵到很晚。众人说要拿梯子把那个鸟巢拆了。鲁智深一句话也没说,走上前把上衣脱了,用右手抓住柳树的树根,左手往上一拉,竟一把将那棵绿柳树连根带土拔了起来。众人见了,差点惊掉下巴了,一起伏地膜拜,并称:“师傅非凡人啊,真是真罗汉,力气真是够大的!”鲁智深通过自己倒拔垂杨柳这一举动,向这些人展示了自己远超他们的力量,让他们认清彼此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。
过了几日,鲁智深又请这些人到绿槐树下吃酒吃肉。大家都说想见识他使那些兵器。于是,他去拿浑铁禅杖出来。那禅杖头尾长五尺,重达六十二斤,众人看见了都很吃惊,都说:“这得有水牛大小的臂膀力气,才能使得动这禅杖啊!”
鲁智深接过来,耍得上下翻飞,没半点破绽,众人看了齐声喝彩。
在显著差距面前,谁敢不服呢?
这好比我们生活中,有的同学被嘲笑成绩差时,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提升成绩来证明自己,明确自己的能力底线。
√第二步是留有余地。
鲁智深把那几个人踢到粪窖后,并没有打骂他们,反而叫他们洗干净来跟他谈话。在震慑到他们之后,也没有排斥他们,而是接受了他们的酒肉,接受他们拜师,和他们打成一片。
这凸显了他的智慧。他知道,这些人本身没有什么技能,找不到挣钱的手段,平常来菜园里偷些菜去,多是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,而且又都住得近,如果彼此经常闹矛盾,大家相处起来会非常难受。
所以,为了避免矛盾,他跟他们你来我往的,慢慢成了朋友。
这和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差不多,面对同学的无意冒犯,在指出对方的错误后,若对方愿意承认错误,我们可以接受他们的道歉,不要揪着不放,给大家一个台阶,让大家还能做朋友,是吧?
②林冲的应对:警惕无底线隐忍,看清规则适用性
话说,高衙内光天化日之下调戏林冲的妻子,之后又不死心,央求陆虞候设计陷害。真的如他所愿,陆虞候请林冲来酒楼喝酒,同时,让人把林冲的娘子叫到陆虞候家里。
高衙内在那里等候林冲娘子,图谋不轨,盼着抱得美人归。当时,还好林冲及时赶到,破坏了这这桩丑事。
高衙内得不到林冲的娘子,便生病在家。高俅看到自己的儿子成了这样,舍不得儿子受病痛折磨,于是就利用权力设计陷害林冲,让他带刀进入白虎堂。
这两个人都属于权力碾压型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林冲是怎么做的呢?
•第一次,碰到高衙内欺负自己的妻子时,他看见高衙内就手软了,不敢动手。匆匆赶来的鲁智深要帮他去打高衙内,他赶紧拦住,说那是自己上司的儿子,可能是不认得自己的妻子,让鲁智深不要无礼,还说看在太尉的面子上,暂且饶他一回。
•到了第二次,陆虞侯设计请他喝酒,同时引诱他的妻子来到楼上,高衙内要强暴了他的妻子。林冲十分愤怒,把陆虞侯的家打得粉碎,之后又在陆虞侯家门前等了三天,却没有见到陆虞侯。他自己很气愤,也很郁闷。后来,鲁智深还是每天喝酒、吃肉,渐渐把这件事放下了。
等到他买到一把好刀的时候,高太尉的两个虞候叫他拿这把刀去给高太尉看。他一路跟上去,刚开始对这两个虞候还有点怀疑,说不认识他们,人家说是新来的,他也就没有再质疑,一路跟着到了高太尉府上,被引诱着进入了白虎堂。
最终被太尉当场喝问:“你真是好大的胆子!竟然带刀进入白虎堂,是要杀我吗?” 当场就把他捉住了,结果他被刺配沧州。
可以说,林冲的隐忍和一再退让,并没有让恶人收手,反而想出更毒的方法陷害他,最后,导致他落草为寇,家破人亡。
在课堂上,溪老师问这样一个问题:如果林冲当时不再隐忍,他应该怎么做呢?
同学们互相讨论以后,总结了这样几点意见。
他们说,如果林冲在高衙内第一次挑衅的时候,联合鲁智深等有正义感的人一起反击,把高衙内杀了;或者意识到官场的黑暗,早早辞官离开,应该能避免陷入绝境。
溪老师最后跟孩子说,这好比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情况:面对经常欺负或者侮辱你的,你一味隐忍的话,只会让自己更受委屈,受到更大的伤害。
相反,我们应该学会及时跟老师和家长说,甚至报警,让大人知晓,出面帮助我们,避免盲目忍耐,遭受不必要的伤害。
③因事制宜,守住核心利益
课堂的结尾,溪老师跟同学们归纳了两种应对方式的方法。
第一种是当面对那些本身讲道理、只是想占点便宜的人,比如借东西不还、偶尔插队等行为,我们可以学鲁智深,先立威严后和解,先表明自己的态度,再友好地解决问题,与他们友好相处。
而面对另一种人,也就是那些不讲规矩、只靠权力和蛮横无理欺压他人的人,比如长期霸凌同学的人,我们不应该像林冲那样一味地隐忍,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止损,保护自己。
我们总结了这样一个生活口诀:小麻烦守底线,大欺压找外援,核心利益不退也不让。
“小麻烦守底线” 的意思是,我们遇到一些小的冒犯,要表明自己的原则和底线;
“大欺压找外援” 是说,碰到严重的欺压,我们要寻求他人的帮助,而不是自己受委屈不说;
“核心利益不退也不让” 是指,当涉及到自身核心利益时,要坚决不妥协。
④启示:名著教会我们的生存智慧
朋友们,溪老师带孩子们解读名著的时候,更多的是鼓励孩子们将名著中的应对逻辑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当中。比如被同学起哄嘲笑时,既不用激烈争吵让自己失态,也不用默默忍受,而是要学着平静地说:“这有什么好笑的?请你维护自己的尊严,不要让自己看起来那么难堪。”
遇到他人欺负自己的时候,要及时跟家长和老师反馈,让其他人帮忙,而不是默默地接受。
英雄鲁智深竟被俩 “假和尚” 骗得团团转,还饿到打不过人?在五8班的课堂上,孩子们吵翻了天。
朋友们,溪老师每次带着孩子们解读《水浒传》,都像带着一群小探险家闯进一片热闹的江湖。特别是第六回 “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”,情节里藏了太多让孩子们感兴趣的细节。这里面有英雄的狼狈,有反转的友情,以及让人叹息的遗憾。
这节课,溪老师没讲“名著意义”,只带他们拆了3个“颠覆认知”的细节。现在就跟大家分享出来。
第一拆:好汉也会犯傻
在课堂上,溪老师抛出一个问题:“这一回当中,鲁智深被两个坏蛋骗得团团转,自己肚子太饿了,打不过人,灰溜溜地跑了,你们信吗?” 孩子们安静了一会儿,瞬间炸了锅,都在争着说不可能。我让孩子们翻开水浒传的第六回,让他们找找鲁智深到底在哪里栽了跟头。
溪老师解读道:鲁智深喝了老和尚的几口粥后,听到破壁外有人唱歌,接着转出来,看到一个道人、一个胖和尚和一个成年男子,还有一个年幼妇人坐在绿槐树下。等他凑过去时,那和尚开口说:“你是被那几个老和尚骗了。”
鲁智深听信了他的话,折回香积厨指责老和尚们,骂道:“你们刚才跟我说的……” 老和尚急忙辩解,并让鲁智深去验证。鲁智深不信,接着又出来看那破壁,没想到角门都关紧了。
鲁智深大怒,才知道刚才那个道人和和尚是骗他的,于是就去打崔道成和丘小乙。跟他们打了几个回合,一来因为自己好久没吃饭,二来走了很多路很累,三来他们两个人合力,他打不过这两人,于是灰溜溜地跑走了。他跑啊跑,跑了几里路,跑到了赤松林。
从故事中我们知道,鲁智深被骗的关键就是自己很饿,没什么力气,再加上他只看到表象,没有仔细分析形势。这像一些家长,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,就断定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。有些孩子自己跟同学闹矛盾,只说别人的错,不说自己的错误,家长只听一面之词,气哄哄地来找同学、找老师。
同时,鲁智深听了老和尚们的话,又回去验证崔道成和丘小乙是不是在骗他,没想到他们的门都关了,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,于是大怒,一脚踢开门,就跟他们打了起来。
你看,鲁智深知道自己错怪了老和尚们,虽然刚才犯了错,却坚持回去报仇,这能看出他是真正的勇敢。真正的勇敢,可以说就是不怕犯错,而且错了就改。
讲完这一节课以后,孩子从原来的不幸到恍然大悟,甚至有些同学说,哎,鲁智深有好傻,但是有好酷好勇敢。
第二拆:“抢劫犯” 变朋友
鲁智深逃到赤松林中,走了一会儿,正四处张望时,恰好有个草棚里探出一个人头来。那人望了一望,吐了口口水,又缩了回去。
鲁智深见了这般情景,心想:“我本是个打劫的,这汉子见了我这和尚模样,竟这般不当回事,吐了口水就缩回去,我正好一肚子火气没处发泄。” 于是大喝一声:“让你们林子里的人都快出来!”
那汉子正是史进,他听了便出来应战。两人打了几个回合,听着对方的声音觉得有些熟悉,便一边打一边询问姓名。当得知对方是鲁智深时,那汉子赶紧收了刀,说道:“原来是史大郎啊!”
随后,两人在林中坐定,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自己之前的经历。史进听后说:“既然你肚子饿了,我这里有干肉和烧饼,你快过来吃吧。”接着又说道:“哥哥,你的包裹还在寺庙里,我们去拿回来。如果他们不肯给,我们就教训教训他们。”
溪老师问孩子:“你们看史进是来做什么的呢?”
孩子们回答是来抢劫的。
溪老师继续追问:“那为什么他后来又放了鲁智深,还给他吃的,又帮他去取东西呢?”有的同学说他们之前认识,有的说时间长了就会这样,还有的说史进很仗义。
其实,史进看到鲁智深肚子饿,没有去抢夺,反而拿出干粮给他,这正是江湖人的义气。像史进这样的江湖人,他们要帮助一个人,看重的不是对方有没有钱,而是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帮助,是不是值得交往的人。
好比我们同学之间,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,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同学有没有钱,或者其他外在条件,而是要看这个同学值不值得我们去帮助。如果觉得他值得我们帮助,那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去帮他。
第三拆:做好事要懂得方法
鲁智深和史进杀了崔道成和邱小乙以后,回到寺庙里。到寺庙的香积厨寻找那两个恶人时,发现几个老和尚因为看到鲁智深输了,害怕崔道成和邱小乙回来杀他们,已经都上吊自尽了。
他们又径直走向方丈后的角门,去看那个被抓来的妇人,没想到这妇人也因为害怕投井而死。
讲到这里的时候,孩子们都安静了。
这个结局是大家没预料到的,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鲁智深和史进一直在全力帮忙,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。
在这里,我特别想让孩子们思考:鲁智深明明是来救人的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呢?我们就此展开了讨论。
孩子们没有明确的答案,我也没有直接给出回答,而是问了孩子们这样几个问题:也许,如果你是鲁智深,一开始做了以下3件事,结果会不会不一样?
第一,先找个地方吃饱饭;
第二,悄悄把那个妇人藏起来;
第三,安慰那些老和尚,有吃的东西就分给他们,之后再去找崔道成和邱小乙。
孩子们立刻回答起来,他们说会的。要是鲁智深吃饱了饭,力气充足,肯定能打赢那两个人;把女子藏起来,女子有了安全感,就不会投井;老和尚得到安慰和食物,也不会自杀。
接着,溪老师总结道:鲁智深本性是很善良的,也很有本事,但这善良固然可贵,可太着急也不行,做好事也得讲究方法。
这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,看到别的同学被欺负,不顾危险就冲上去帮忙,确实很勇敢,但你们有没有想过,自己可能打不过对方,反而让自己受伤呢?
相反,如果你换个方法,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同学,既能让同学得到保护,又能保护好自己,是不是更好?
比如,看到有同学掉到水里呼救,眼看就要淹死。如果你本人会游泳,但个子小,没办法独自把同学救上来;或者你不会游泳,却想拉住同学,你可能觉得自己不会被拖下去,但实ju.yt9r.cn/EUFHU际上很可能被一起拖入危险中。
这时候,呼救,叫其他大人来帮忙,或者去找旁边的绳子、长杆子来拉这个同学,这样既能保护自己,又能救到同学,这才是做好事的正确方法,对吧?
之后,溪老师还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小任务,请大家在纸上写一两句话给鲁智深,写完后,同学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见解。
结语
朋友们,在这次解读中,溪老师让孩子们知道:鲁智深是个好汉,但是也会犯傻、犯糊涂;史进从抢劫犯变身为朋友,为朋友两肋插刀;做好事要讲究方法。
溪老师给孩子们讲名著,不是灌输大道理,或者让孩子们背考点,不纠结农民起义、阶级斗争以及其他打打杀杀,而是让他们这些故事里面,悄悄长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。
朋友们,你们觉得如何呢?
朋友们,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解读《水浒传》第五回的经验,大家要持续关注。《水浒传》第五回最有意思的内容,就是故事中有两个反差。这也是我给孩子们讲的一个核心。那这“反差”在哪里呢?
一个长得凶巴巴的,外号叫花和尚的粗人鲁智深,却做了件特别细心的好事;
一个自称 “小霸王”,看起来非常厉害的人,却干了一件特别不讲理的事。
这两个人的外貌和他们的所作所为,形成强烈的ju.yt9r.cn/DYK38反差,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。
在课堂上,我从这两个 “反差” 里,聊聊 “外表与内心”“规则与底线” 的那些道理。
那接下来大家来看一下,希老师是怎么一一跟孩子们解读的。
✎第一个反差:外表≠内心。
溪老师讲的第一个反差就是外貌不等于内心,想通过这个解读,来教孩子们不能凭人的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。
溪拉搜狐先来讲鲁智深。我们都知道他是个特别壮的大和尚,长得高高的、胖胖的,脸圆圆的,耳朵大大的,鼻子和嘴巴长得方正,看起来特别有精神,但整个样子却比较凶,感觉要吃掉一头猪一样。
他当了和尚以后穿上了和尚的衣服,腰间还带了戒刀,肩上扛着一根又粗又长的铁禅杖,胡子又密又硬,胸口还有毛,看起来就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人,可他外貌看起来凶,实际上却有一副好心肠。
你看,他来到桃花村时,听到柳太公哭诉就主动上前问情况,知道情况后就想办法帮忙,还怕自己粗鲁的行为吓到新娘,想出让新娘躲到隔壁的办法来帮助柳太公。还有史太公,刚开始不太相信鲁智深,鲁智深就一直安慰他,说 “洒家的性命也是性命吗?你就依我的就得啦,不要怀疑洒家,你尽管ju.yt9r.cn/acaqh听我的,我总有办法”。
你看他这样粗鲁的人,也懂得安慰他人,他的外貌和内心形成了明显的反差。就像我们的一些同学,看起来不爱讲话、冷冷的,平常却特别热心,遇到困难都会悄悄帮忙,所以我们不能凭着外貌给别人贴标签,长得凶的并不一定坏,不爱说话的也不一定冷漠。
对比周通,人称小霸王,他穿得可花哨了,头戴红色的尖顶头巾,头巾上还插了一朵漂亮的假花,特别晃眼。身上穿绿色的袍子,上面绣着好看的花纹。腰间系着红色的带子,红配绿特别显眼。
他骑在卷毛大白马上,远远看上去像个神气的小将军。他这打扮,乍一看还有点像英雄豪杰的样子。可是他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威风,但是行为举止算不上英雄,因此形成了一种反差。
他是什么样的行为呢?他来到桃花村,到刘太公的庄上讨进奉、讨钱的时候,看到老汉的女儿,就想娶她,把 20 两金子还有一匹红锦放下当做定金,然后选好日子要在那天入赘到刘家庄。你看这不就是强取豪夺的霸道行为吗?他见刘太公不敢反抗。
所以到了那天,带着手下人打着锣、敲着鼓,来到刘太公庄上,而且一来就非常得意,唱着歌,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。你看他的行为非常嚣张,毫不顾忌别人的感受,是吧?
溪老师通过分析周通的外貌和行为反差,告诉孩子:有些看起来有模有样的人,并不见得就是一个好人,说不定他还是个强盗呢!
✎第二个反差:“破规则” 与 “守底线”
古话说,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这都是出于个人的意愿,讲的就是你情我愿。但是,故事中的周通到刘家庄讨钱的时候,看到刘家的女儿,就说要娶她,给了定金,还约定好哪一天来娶,入赘当上门女婿。他这种行为算是抢亲,是破坏规则的。哪有强迫人家嫁给自己的道理?
过程当中,他没有问刘太公的女儿愿不愿意嫁给他,也没有问刘太公愿不愿把女儿给他当压寨夫人,而是给了礼金,约定哪天来娶。这个就是破坏规则的行为。生活中就是有一些同学,比如硬抢别人的东西,逼别人陪你玩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,是得不到他人的喜欢的。
溪老师着重强调,不论是小事还是大事,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,都是不应该的,这是我们不能触碰的底线。而周通的抢亲行为,就触动了做人的底线,也破坏了规则。
故事中,鲁智深为了帮助刘太公,假装新娘骗周通的方法并不是耍赖。他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刘太公一家,用自己的智慧去阻止这件事发生,避免冲突升级、伤害到更多人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他是遵守规则的,没有破坏规则。他懂得,结婚嫁娶都要讲你情我愿。像周通这样,没问人家愿不愿意,就强行要娶,这就是破坏规则的行为。就像我们班有些同学(可能存在类似强迫他人的行为),而鲁智深正是看到周通破坏规则,才想办法拦住他,把这件坏事阻挡了。
讲完以上内容后,我们开始课堂互动讨论活动。在活动中,溪老师让孩子们当裁判,结合生活中的事情思考以下几个问题。
第一个问题是,如果我们班有的同学看起来很凶,但没有欺负他人,你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同学呢?
第二个问题是,看到别人被强迫做某件事,除了像鲁智深一样出手帮助,你还会做些什么呢?
第三个问题是,看到我们班有些同学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,你会如何做呢?在互助讨论环节,孩子们积极讨论以上问题,然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。
✎结语
朋友们,给孩子们讲名著,真的不必纠结那些复杂的故事情节或知识背景。我觉得抓住人性共通点才是最有效的。
下次,给孩子们讲经典名著时,不妨先找一个和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角度切入,让古老的故事变得像身边的事一样,非常容易理解,那样孩子们肯定更爱听、更学得进去。大家觉得这样的方法如何呢?
发布于:安徽省天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